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人民网:众里寻他最无奇 扎根扶贫果满枝——记广西质监局驻资源县扶贫工作队队长郭众奇
2017-11-10 15:27   来源:人民网
打印
众里寻他最无奇 扎根扶贫果满枝
——记广西质监局驻资源县扶贫工作队队长郭众奇

        2009
年12月,在祖国西沙驻守多年的郭众奇脱下心爱的军装后,转业到了广西质监局。
2015年10月,广西质监局对口帮扶资源县,他成为单位驻资源县扶贫工作队队长,兼同禾村第一书记。
2016年3月,郭众奇被任命为广西资源县挂职常委、副县长、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长。
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些质监部门的职能,被扶贫队长郭众奇发挥得得心应手,淋漓尽致,成为职能部门创新精准扶贫,助推地方产业持续发展,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
2016年,资源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4689元,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在望。
2017年,自治区政府督查室暗访组到资源,对广西质监局驻资源扶贫工作队的扶贫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质监扶贫模式可借鉴,可推广。
摸家底,一个都不能少
资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腹地,典型的高寒山区,农业基础差、工业底子薄,2015年底资源县开启精准扶贫攻坚战时,全县42个贫困村和3.3983万贫困人口要在5年内完成脱贫摘帽任务,难度很大。
如何让资源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成为郭众奇和扶贫队面对的难题。
面对资源茫茫大山,郭众奇陷入沉思。
他曾是驻守西沙的老兵,在海岛上默默坚守,斗转星移近20年。
郭众奇一贯板寸的发型,透着倔强和不屈。被海风、骄阳熏染的皮肤,更像地道的渔民、山民。但就是这样一位老兵,在资源开展扶贫工作同样深感不易——资源地处桂北山区,极端天气频繁。尤其是2015年10月开始,精准识别期间,资源县基本是在冰雪雨雾中度过的。
为了快速进入角色,精准识别贫困户,郭众奇带领工作队员走访分散在崇山峻岭中的各家各户。
记得那次带队走访贫困户,在同禾村遇到大雾,山路本已结冰,到贫困户家里摸底后返回的扶贫队员们沿着崎岖的山路返回,好不容易走上公路,能见度却不到五米,郭众奇发动汽车,循着路牙大胆地摸索前行,一边是高山,一遍是峡谷,一旦滑出路基,后果不堪设想。
寒风冷雨,山路崎岖湿滑,泥水湿透了的衣服包裹着身体“钻骨头”的冷……雾越来越大,实在无法行进,郭众奇带着队员们在寒冷与饥饿中艰难跋涉十多个小时后才回到驻地……
这样的现象在郭众奇下乡的日子里司空见惯。
艰苦的工作环境,让军人出身的他都有点吃不消,几个月下来他的体重一下子掉了10多公斤。
2016年春节前夕,工作队深入贫困村入户调查总数5476户,入户率为100%,共识别出贫困户1105户,没有出现因识别不准、不公而引起群众上访事件,郭众奇为资源“量身打造”的质监精准扶贫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走遍全县所有乡镇和贫困村的基础上,郭众奇认为,资源扶贫需要转变观念,要发挥质监部门优势,为百姓送标准、送技术、送品牌,将地理标志保护、标准化、认证认可等工作作为改善资源生态、加快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要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
夯基础,为乡亲过上好日子
改变山村贫困面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第一步。
郭众奇带领扶贫工作队,从完善村级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制定了各村基础设施项目计划表,按计划推进基础设施项目。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精准识别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节里,最难啃的“硬骨头”,都是郭众奇去啃。在夜以继日,反复多次地与乡亲们的推心置腹中,乡亲们看到了他的真诚和率直,看到了他的热情和执着,点燃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为争取更多后援,郭众奇多次往返南宁,跟踪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产业扶贫建设项目89个。在同禾村和永兴村修建了6处饮水工程,完成2处公路维修工程;实施了龙塘村防洪堤建设及风雨桥修复工程;完成永兴村及石寨村2批垃圾池建设;改善了海棠村和石寨村村委办公场所;完成永兴村、咸水洞村灌溉水利工程;争取村级服务中心建设项目3个,桥梁等维修工程项目5个,屯级公路硬化项目1批;完成“儿童家园”建设项目7个,各村的村容村貌及群众生产生活明显改善。
出奇招,发挥优势显身手
思路越来越清晰,脱贫目标越来越近。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一个巨大的无形资产,还成为市县的形象名片。比如,绍兴市——绍兴黄酒,金华市——金华火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
结合资源特色农产品的优势,郭众奇带领工作队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资源特色农产品品质。以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为主攻方向,打造“地标扶贫”、“产业止贫”、“标准脱贫”模式。
“扶贫先扶智”,在郭众奇积极协调下,成功举办资源县精准扶贫“种养技术大讲堂”。他们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邀请7名首席专家及教授走进资源4个乡镇,围绕西红柿、辣椒、食用菌、红提、猕猴桃、黑鸡、竹狸、高山牛及冷泉鱼等9个项目,对300多名贫困人员开展培训,同时对全县42个贫困村的村“两委”干部各举办一期培训班,全面增强“两委”村干部的发展意识和“双带”能力。
经过摸底调查,郭众奇和县里筛选出资源特色明显的“车田西红柿”、“车田辣椒”两个农产品作为资源县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行培育,工作队引入车田西红柿标准化种植技术,重新制定车田西红柿质量标准和种植技术规范,组织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传帮带。
为培育资源车田西红柿、车田辣椒,郭众奇和扶贫工作队不辞辛劳,在两年时间里,从田间地头到南宁、北京,资源特色农产品西红柿和辣椒逐步化茧成蝶。
2016年7月,“车田西红柿”“车田辣椒”两项产品顺利通过申报评审,2017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车田西红柿”“车田辣椒”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藏在资源大山里的瑰宝第一次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身份闪亮登上市场,当地政府和贫困乡亲们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地理标志产品的魅力。
贫困户陈立顺尝到甜头,2016年,在工作队的一对一帮扶指导下,他承包的1.53公顷西红柿成功每斤单价提升0.7元,单产产值提高近1000元,每年单靠种植西红柿一项便增收了2.4万元。据统计,龙塘辣椒种植25.3公顷,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带动9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资源种植辣椒致富家庭已达万户以上,年收入最高的已达50万元。
乘着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字招牌”的东风,“车田西红柿”“车田辣椒”参加2017广西国际电商节,展出的“车田西红柿精品礼盒”,“车田辣椒”辣椒酱、辣椒干、泡辣椒等产品被抢购一空,三天展期线上线下实现产值134万元。
“地标扶贫”的路子越走越宽。目前,资源红提已经申报,资源黑鸡、资源竹狸等正在培育,走出大山的资源品牌将越来越多。
抓产业,快速“止贫”是正道
持续发展的产业才是扶贫的“命根子”。在重点抓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同时,郭众奇把产业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思考。
他以地理特色明显的农产品种养为切入点,广泛采用推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建立项目示范点,争取利用外部资金+自身筹措资金+无息小额信贷方式解决启动资金问题,充分调动了各村“两委”干部、党员、能人带头创业积极性。
在过去,资源传统农业思想根深蒂固,思想与时代脱节,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脱贫难度较大。
郭众奇带领工作队通过深入调研,设计了种养循环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如引导群众开展红薯、葛根等作物种植,将红薯、葛根加工为粉条出售,利用红薯藤、粉条加工所产生的粉渣发展家畜养殖,利用家畜排泄物为饲料和肥料,开展鲤鱼、泥鳅养殖和红薯及牧草种植,从而达到反复循环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个产业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永新村发展红薯种植4.7公顷,山羊养殖500多头,新建鱼塘近3.3公顷,为参与相关产业的80多户农户平均每户增收1500多元。建起了永兴村蒲竹山冷泉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村共54户贫困户受益,每户贫困户获得6000元合作社股份,按8%固定比例分红,每户每年可获得480元分红。
大庄田村的主要产业是红提。目前,正全力推动“资源红提”广西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村里建起了资源红提标准化种植农业合作社,迅速将种植面积扩展到270公顷,年产值三千多万元,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务工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万元。
同禾村通过调查摸底发现,资源黑鸡在资源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和良好市场前景,郭众奇利用广西计量院17万元启动资金,建立了黑鸡养殖示范点和孵化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于2016年9月在4个村建成了黑鸡养殖场。
海棠村成立了7个合作社,吸纳了170多户贫困户入社,经营范围除了西红柿种植之外,还包括黑鸡、中药材、冷泉鱼、特色水果种养等。其中资源黑鸡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计划将黑鸡养殖发展成海棠村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目前正在进行养殖基地的建设,建成后,将年产鸡2-3万羽,为全村村民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石寨村党支部扩展了资源县聚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资源县老笨土鸡养殖合作社等4个合作社示范点,涉及西红柿、辣椒、白芨、本地土鸡等多个地理特色明显的种养农产品,投入资金347万元,共有138户贫困户参与相关产业。
咸水洞党支部扩展了资源县天湖高山生态养牛专业合作社和资源县正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涉及高山黄牛、名贵中药材等多个地理特色明显的种养农产品,投入资金85万元,共有20户贫困户参与相关产业。
龙塘村贫困户319户(1233人),是资源县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最多的村之一。2017年9月,龙塘村顺利建成了合作社竹狸养殖基地,带动70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加上西红柿、辣椒、山鸡,生态猪,黑鸡等产业,龙塘村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97.5%。
郭众奇邀还请资源县畜牧兽医局的养殖专家开展黑鸡养殖技术培训,给村民宣传养殖黑鸡的良好前景。如今,通过发放鸡苗,包回收的方式已带动资源县同禾、永兴、咸水洞、社岭村共计120户贫困户加入,已经销售黑鸡近万只,存栏黑鸡达5万多只,除去养殖成本、每只黑鸡估计收益50元以上,为贫困户年增收20万元。
据统计,在郭众奇的带领下,目前资源县成立了具有资源特色农产品种养合作社示范点27个,投入产业资金近2100万元,合计近713户贫困户参与相关产业,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已大部分达到脱贫标准。
困扰资源县多年的贫困恶化态势止住了,桂北高山里的各种动植物资源“活”了。
“地标扶贫”“产业止贫”工作成效让人振奋!
创特色,咬定青山不放松
郭众奇和扶贫队围绕资源高山“天然药库”开展中草药种植、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产品认证,一个个有力措施持续推进。
资源县旅游资源丰富,郭众奇认为,发展生态旅游,助力资源县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是资源的又一个优势。
他围绕资源当地丹霞地貌、高山中草药等宝贵资源多,积极帮助资源县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出了“旅游标准化、产业高效化、资源特色化、管理精细化”的发展思路。
在郭众奇多方协调和推动下,资源县党委政府结合县情实际,邀请专家研究制定了《资源县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
2016年1月,资源县八角寨景区旅游开发项目与中铁集团签约,该景区即将成为广西第五家5A级景区。郭众奇协调质监部门为此专门组织服务业品牌、标准化专题培训,针对旅游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了企业管理、景区讲解、旅游礼宾礼仪、餐饮服务等多项培训,参训人数达100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景区服务接待水平。
“把山区变景区,把家园变花园、果园、公园”。郭众奇通过慎重比对,最终把修睦村确定为创建“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
2017年9月,通过多方努力,郭众奇争取到“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1000万元,计划在2017年底投入500万元,2018年投入500万元,2019年建成。
2017年初,适逢国家打造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郭众奇认为这是资源的又一次脱贫和持续发展的机会。
资源县自然环境优良,有机质含量高,无工业“三废”污染、无重金属超标。
郭众奇不放过任何一个改造提升资源的机会。
在争取广西质监局支持的基础上,郭众奇带领工作队和县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认监委对有机产品认证的相关要求,全力打造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在相关职能部门支持指导下,资源县成功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的认可,最终使资源县跨入全国有机产品创建示范县之列。
勇担当,倾力扶贫终不悔
夜阑人静,秋雨潇潇。
茫茫大山里,郭众奇和他的队员们又聚在了一起。
大家谈着贫困户,贫困村的新进展,新变化。同时也聊起了各自的收获和感受。
这些工作队员都是80后,大多来自农村,本身家里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其中两位第一书记的妻子没有工作,家庭经济压力比较大。是郭众奇在南宁、桂林、梧州三地协调中,帮他们落实好了工作,解决好了后顾之忧。
虽然扶贫工作辛苦,但是看到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工作队员充满积极性。
郭众奇队长针对当地实际,秉承“干部不是管出来,而是带出来”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第一书记真正身入心入,住得下、干得实,扎根资源做贡献。
郭众奇围绕质监职能抓帮扶,突出“一线练精兵”。践行科学管人、制度管人,锤炼质监扶贫精神。
冯少波是同禾村的第一书记,在大家印象中,他是被郭队长“骂”得最多的一个。从引导少波如何与村民交心到如何制定工作方案,如何抓项目落实,郭队长对他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心贴心”的带。
2016年度“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分队及工作队员考核中质监局驻资源县扶贫工作队员中驻村第一书记冯少波、胡卫朋2位同志荣获优秀扶贫工作队员。
郭众奇在广泛走访调研、掌握大量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及工作队员管理暂行办法》和《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制定出台了《资源县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实行)》。同时根据驻村扶贫工作实际情况,配套制定了工作队例会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定期指导制度、工作队长巡查制度、经验交流探讨制度、请销假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队管理制度,有效推动了第一书记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通过实行双重管理机制,有效增强了第一书记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工作队员们说,平时郭队长话不多,但对工作标准,对执行力要求特别高。
郭众奇因为面黑,不说话的时候,队员们感觉他特严肃,但大家又都期盼着能与他多聚在一起。
譬如每次开完会后,郭队长会把大家留下来,自己下厨,做几道拿手的家乡菜,或者当地土菜给大家解馋。每次,他都会默默的把肉菜不断的夹到队员碗里,甚至命令般的要求队员们多吃点。这时候的郭队长,在大家眼里,他是领导,更是兄长。
郭众奇的妻子随着他从部队回到地方后,本以为可以过上平静安稳的日子,哪知道郭众奇主动请缨去偏远的大山里扶贫,而且一走就是两年多,照顾孩子、老人的事情,都是妻子一肩挑。
2017年5月,家里的老人突发疾病住院,远在资源大山里的郭众奇得到消息后迅速开车赶回来,在安排好老人的住院事宜后,他又连夜开车赶回了资源。乡亲们知道后纷纷竖起大拇指说,“我们资源县距南宁五百多公里,这一天往返就是一千多公里,郭队长是空中飞人啊。”
他的妻子是宽厚的,从他守西沙海岛开始,从未对他的选择有过抱怨。
儿子快要高考了,每周他会和儿子电话沟通几分钟,他说,“儿子懂我在干啥,学习很努力,是不会让我分心的。”
提到这些,这位湖湘汉子望着资源的莽莽大山,深吸了一口气,眼神是那么的平静,淡定。
既然选择了扶贫这条路,就必须风雨兼程。(吴彬)
 
人民网广西频道
(责编:庞冠华、张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