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应急管理 >> 正文
应急救援知识问答
2016-09-18 09:05   来源:365bet娱乐场
打印

应急救援知识问答

 

1.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扩散所具有的特点。

1)密度比空气大的蒸气倾向于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形成燃烧和爆炸危险、毒性危险或局部区域的缺氧。

2)在环境温度下密度比空气小的蒸气当其冷却时仍在低位区扩散,如从液氨或液化天然气产生的蒸气就是如此。

3)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装置或通风不良的建筑物的高位区聚集。

4)热气由于“热推举”而上升,一般会扩散至大气。

2.易于自燃物质的危险特性。

1)遇空气自燃。

自燃物质大部分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接触空气后能迅速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并产生大量的热,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接触氧化剂和其他氧化性物质反应更加强烈,甚至爆炸。

2)遇湿易燃。

硼、锌、锑、铝的烷基化合物类自燃物品,除在空气中能自燃外,遇水或受潮还能分解出易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而自燃或爆炸。

3)积热自燃。

硝化纤维的胶片、废影片、X光片等,由于本身含有硝酸根,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风不好时,分解反应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失,放出的热量越积越多,便会自动升温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另外,此类物品在阳光及水分的影响下也会加速氧化。油纸、油布等含油脂的物品,当积热不散时,也易发生自燃。另外,云母带、活性炭、炭黑、叶肉干、菜籽饼、大豆饼、花生饼、鱼粉等物品都属于积热不散可自燃的物品。

3.影响可燃粉尘危险性的因素。

1)粉尘的化学特性。

由于可燃粉尘爆炸经历粒子表面分子的热分解过程并在其周围生成可燃气体,因此粉尘的化学特性对爆炸反应生成的气体量及其危险特性和燃烧热有很大影响。同时可燃性挥发分及灰分含量也是重要的因素。

2)粉尘的比表面积。

粉尘的比表面积越大,反应界面越大,粉尘表面反应生成的气体量越大,越易爆炸。另外,粉尘表面反应活性也是重要因素,新生表面反应活性高,易发生爆炸。

3)粉尘的悬浮性。

悬浮性高的爆炸危险性大。空气流可使粉尘悬浮性上升。此外,粉尘的悬浮性还受带电性、吸湿性影响。

4)粉尘的水分含量。

水分的影响因粉尘种类而异。水分可抑制悬浮性,水分蒸发会降低点火的有效能量,水蒸气还可起惰性气体的作用。但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粉尘,水蒸气会增大其危险性。

4.简述毒性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其毒性的关系。

1)溶解性。

毒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中毒。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分,易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易被人体组织吸收。

2)挥发性。

毒性物质的挥发速度越快,越容易引起中毒。这是由于毒性物质挥发所产生的有毒蒸气易通过人的呼吸道进入体内,造成呼吸中毒。人处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中的时间越长,越易中毒,且中毒程度越严重。

3)颗粒细度。

固体毒性物质的颗粒越小,越易使人中毒。因为细小粉末容易穿透包装随空气的流动而扩散,特别是包装破损时更易被人吸入。不仅如此,小颗粒的毒物易被动物体吸收。

4)气温。

气温越高则挥发性毒性物质蒸发越快,可使空气中有毒蒸气的浓度增大。同时,潮湿季节,人的皮肤,毛孔扩张,排汗多,血液循环加快,更容易使人中毒。

5.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简述火灾的分类。

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火灾分为以下六类:

1)固体物质火灾:A类火灾;

2)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

3)气体火灾:C类火灾;

4)金属火灾: D类火灾;

5)带电火灾: E类火灾;

6)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F类火灾。

6.毒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1)遇湿易燃性。

无机毒性物质中金属氰化物和硒化物大多自身不燃,但都有遇湿易燃性,并产生毒性极强的气体。

2)氧化性。

在无机毒性物质中,锑、汞和铅等金属的氧化物大多自身不燃,但都具有氧化性。当与可燃物接触后,易引起着火或爆炸,并产生毒性极强的气体。

3)易燃性。

在毒性物质中有很多是透明或油状的易燃液体,有些系低闪点或中闪点液体。这些毒性物质既具有相当的毒害性,又有一定的易燃性。

4)易爆性。

毒性物质当中的芳香族含24位两个硝基的氯化物,萘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撞击等都可引起爆炸,并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7.腐蚀品的火灾危险性。

1)氧化性。

无机腐蚀品大多自身不燃,但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些还是氧化性很强的氧化剂,与可燃物接触或遇高温时,都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与可燃物接触,都能氧化自燃而起火。

2)易燃性。

有机腐蚀品大多可燃,且有些非常易燃。

3)遇水分解易燃性。

有些腐蚀品,特别是多卤化合物,遇水分解、放热、冒烟,释放出具有腐蚀性的气体,这些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可形成酸雾;有些腐蚀品遇水能产生高热,接触可燃物时会引起着火;有些腐蚀品自身可燃,遇水分解。

8.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人员的安全防护:

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介质,事故中心区域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介质,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根据不同介质和泄漏量确定夜间和日间疏散距离,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严格按专家组制定的方案执行。

2)泄漏源控制:喷雾稀释;引流燃烧;堵漏处置。

3)泄漏物处理: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收容(集);废弃处理。

9.一般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如何抢救被困人员。

1)多层建筑着火时应首先抢救疏散着火层受火势威胁的人员,特别是夜间人员被惊醒,往往惊惶失措,所以应重点抢救和疏散。

2)由于烟火容易向上蔓延,危及着火楼层上层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着火层以上的人员也应及时组织疏散和抢救。

3)当着火层和着火层上层人员疏散完毕后,再对着火楼层的下层进行疏散。

4)如楼梯已被大火封锁,应从建筑物外部架梯或利用地形地物,登楼救人。

5)消防人员应注意观察,发现楼上有物件抛出、灯光显示、呼救时要全力抢救。

6)发现有人登上窗口、阳台、楼顶时,要通过广播喊话,稳定他们的情绪,同时尽快设法抢救。

7)可采取各种救生器材进行抢救,如使用安全绳、缓降器、救生袋、拉梯、挂勾梯、云梯消防车、登高平台车等。

10.爆炸品火灾的处置方法。

1)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

2)凡有搬移的可能,在人身安全确有可靠保障的情况下,应迅即组织力量,在水枪的掩护下及时搬移着火源周围的爆炸品至安全区域,远离住宅、人员集聚、重要设施等地方,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

3)禁止用沙土类的材料进行盖压,以免增强爆炸品爆炸时的威力。扑救爆炸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造成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4)灭火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尽量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为掩体和尽量采用卧姿等低姿射水;消防设备、设施及车辆不要停靠离爆炸品太近的水源处。

5)灭火人员发现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指挥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迅速撤离灭火人员至安全地带。来不及撤退的灭火人员,应迅速就地卧倒,等待时机和救援。

11.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火灾的处置方法。

1)及时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在关阀无效时,切忌盲目灭火,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立即将火点燃,使其继续稳定燃烧。

2)选用水、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

3)如有受到火焰热辐射威胁的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压力容器,特别是多个压力容器存放在一起的地方,能搬移且安全有保障的,应迅即组织力量,在水枪的掩护下,一方面将压力容器搬移到安全地带,远离住宅、人员集聚、重要设施等地方。抢救搬移出来的压缩气体或储存的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还要注意防火降温和防碰撞等措施。同时,要及时搬移着火源周围的其他易燃易爆物品至安全区域,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

不能搬移的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压力容器,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降温冷却保护,以防止潜伏的爆炸危险。对卧式贮罐或管道冷却时,为防止压力容器或管道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体防护,选择贮罐4个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4)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5)在关闭气体阀门时发现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要用水冷却烧烫的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6)碰到一次堵漏不成功,需一定时间再次堵漏时,应继续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潜伏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如果确认泄漏口较大,一时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源周围管道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7)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继续恢复稳定燃烧。

12.易燃液体火灾的处置方法。

1)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2)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3)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对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氟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与水起作用的易燃液体,如乙硫醇、乙酰氯、有机硅烷等禁用含水灭火剂。

4)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离式空气呼吸器。为了在火场上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5)扑救闪点不同粘度较大的介质混合物,如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观察发生沸溢、喷溅的征兆,估计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退至安全地带。

6)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指定范围内的同时,应设法找到输送管道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器材,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处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塞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处的液体。

13.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的处置方法。

1)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迅速撤离疏散;将着火源周围的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搬移至安全区域,远离灾区,避免扩大人员伤亡和受灾范围。

2)一些能升华的易燃固体(如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受热后能产生易燃蒸气。如二硝基类化合物燃烧时火势迅猛,若灭火剂在单位时间内喷出的药量太少灭火效果不佳。此外二硝基类化合物一般都易爆炸,遇重物压迫,则有爆炸危险,且硝基越多,爆炸危险性越大,若大量砂土压上去,可能会变燃烧为爆炸。火灾时应用雾状水、泡沫扑救,切断火势蔓延途径。但要注意,明火扑灭后,因受热后升华的易燃蒸气能在不知不觉中飘逸,能在上层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是在室内,易发生爆燃。因此,扑救此类物品火灾时,应不时地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用水扑灭燃烧区域及其周围的一切火源。

3)黄磷是自燃点很低且在空气中能很快氧化升温自燃的物品,遇黄磷火灾时,禁用酸碱、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剂,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用低压水或雾状水扑救。高压直流水冲击能引起黄磷飞溅,导致灾害扩大。黄磷熔融液体流淌时应用泥土、砂袋等筑堤拦截,并用雾状水冷却,对冷却后已固化的黄磷,应用钳子钳入贮水容器中。来不及钳时可先用砂土掩盖,但应作好标记,等火势扑灭后,再逐步集中到储水容器中。

4)少数易燃固体和自燃物质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如三硫化二磷、铝粉、烷基铅、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处理。宜选用干砂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易燃金属粉末、如镁粉、铝粉禁用含水、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剂。连二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钾、连二亚硫酸钙、连二亚硫酸锌等连二亚硫酸盐,遇水或吸收潮湿空气能发热,引起冒黄烟燃烧,并放出有毒和易燃的二氧化硫。

5)抢救搬移出来的易燃固体、自燃物质要注意防火降温、防水散流等措施。

14.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的处置方法。

1)首先应了解清楚遇湿易燃物品的品名、数量、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以便采取相对应的灭火措施。

2)在施救、搬移着火的遇湿易燃物品时,应尽可能将遇湿易燃物品与其他非遇湿易燃物品或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如果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邻的遇湿易燃物品,应将遇湿易燃物品迅速疏散转移至安全地点。如遇湿易燃物品较多,一时难以转移,应先用油布或塑料膜等防水布将遇湿易燃物品遮盖好,然后再在上面盖上棉被并淋上水。如果遇湿易燃物品堆放处地势不太高,可在其周围用土筑一道防水堤。在用水或泡沫扑救火灾时,对相邻的遇湿易燃物品应留有一定的力量监护。

3)如果只有极少量遇湿易燃物品,则不管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仍可用大量的水或泡沫扑救。水或泡沫刚接触着火点时,短时间内可能会使火势增大,但少量遇湿易燃物品燃尽后,火势很快就会熄灭或减小。

4)如果遇湿易燃物品数量较多,且未与其他物品混存,则绝对禁止用水或泡沫等湿性灭火剂扑救。遇湿易燃物品起火应用干粉、二氧化碳扑救,但金属锂、钾、钠、铷、铯、锶等物品由于化学性质十分活泼,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而引起化学反应,使燃烧更猛烈,所以也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用水泥、干砂、干粉、硅藻土和蛭石等进行覆盖。水泥、沙土是扑救固体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比较容易得到的灭火剂,且效果也比较理想。

5)对遇湿易燃物品中的粉尘火灾,切忌使用有压力的灭火剂进行喷射,这样极易将粉尘吹扬起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1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的处置方法。

1)迅速查明着火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能否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扑救。

2)尽一切可能将不同类别、品种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与其他非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或易燃易爆物品分开、阻断,以便采取相对应的灭火措施。

3)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时,应尽可能切断火势蔓延方向,使着火源孤立起来,限制其燃烧的范围。如有受伤和被困人员的,应迅速积极抢救。

4)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用干粉、水泥、干砂进行覆盖。用水泥、干砂覆盖时,应先从着火区域四周开始,尤其是从下风处等火势主要蔓延的方向覆盖起,形成孤立火势的隔离带,然后逐步向着火点逼近。

5)由于大多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遇酸类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二苯甲酰等。因此,专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这类物品的单位和场所,应谨慎配备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器,遇到这类物品的火灾时也要慎用。

16.毒害品火灾的处置方法。

1)毒害品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中毒和伤亡事故。施救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投入寻找、抢救受伤或被困人员,并采取清水冲洗、漱洗、隔开、医治等措施。严格禁止其他人员擅自进入灾区,避免人员中毒、伤亡和受灾范围的扩大。同时,积极控制毒害品燃烧和蔓延的范围。

2)施救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采取全身防护,对有特殊要求的毒害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氧气或空气呼吸器。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这些防护器具,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3)积极限制毒害品燃烧区域,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严格避免毒害品溅出造成灾害区域扩大。喷射时干粉易将毒害品粉末吹起,增加危险性,所以慎用干粉灭火剂。

4)遇到毒害品容器泄漏,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用水泥、泥土、砂袋等材料进行筑堤拦截,或收集、或稀释,将它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严禁泄漏的毒害品流淌至河流水域。有泄漏的容器应及时采取堵漏、严控等有效措施。

5)毒害品的灭火施救,应多采用雾状水、干粉、沙土等,慎用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严禁使用酸碱类灭火剂灭火。如磷化钾、磷化钠、磷化镁、磷化锶、磷化铝、磷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产生有毒的磷化氢气体,从而引起燃烧、中毒。如氰化钠、氰化钾及其他氰化物等遇泡沫中酸性物质能生成剧毒物质氢化氰,因此不能用酸碱类灭火剂灭火。二氧化碳喷射时会将氰化物粉末吹起,增加毒害性,此外氰化物为一弱酸,在潮湿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起反应。虽然该反应受空气中水蒸气的限制,反应又不快,但毕竟会产生氰化氢,故应慎用。

6)严格做好现场监护工作,灭火中和灭火完毕都要认真检查,以防疏漏。

17.腐蚀品火灾的处置方法。

1)腐蚀品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施救人员在采取防护措施后,应立即投入寻找和抢救受伤、被困人员,被抢救出来的受伤人员应马上采取清水冲洗、医治等措施;同时,迅速控制腐蚀品燃烧范围,避免受灾范围的扩大。

2)施救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一般情况下采取全身防护即可,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腐蚀品的特点,在扑救腐蚀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防腐蚀的面具、手套、长筒靴等。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这些防护器具,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3)扑救腐蚀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的溅出而扩大灾害区域。如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发生火灾后,宜用雾状水、干沙土、二氧化碳扑救。如三氯化磷、氧氯化磷等遇水生产氯化氢,因此在有该类物质的火场,要主要防水保护,可用雾状水驱散有毒气体。

4)遇到腐蚀品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的同时应采取堵漏措施。腐蚀品堵漏所需材料一定要注意选用具有防腐性的。

5)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特别注意防护。扑救浓硫酸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浓硫酸数量不多时,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浓硫酸量很大,应先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然后再把着火物品与浓硫酸分开。

6)严格做好现场监护工作,灭火中和灭火完毕都要认真检查,以防疏漏。

18.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泄漏的应对要点

1)泄漏时应小心地收集或用惰性材料作为吸收剂吸收,然后以大量的水冲洗残留物;

2)泄漏时严禁使用锯末、废棉纱等可燃材料作为吸收材料,以免发生氧化反应着火;

3)对收集起来的泄漏物,应针对其特性用安全可行的办法处理。

4)当氧化剂着火时,会因受热放出氧而加剧火势,应使用大量的水、泡沫或用水淹浸的方法灭火;

5)有机过氧化物着火时,可能导致爆炸,应迅速将这些物品从火场上移开,人员应尽可能远离火场,在有防护的位置用大量的水、泡沫灭火。

19.毒害品泄露或着火的应对要点

1)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隔绝式氧气或空气呼吸器,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

2)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

3)如液体毒害品着火,可根据液体的性质选用合适类型的泡沫灭火剂,如固体毒害品着火,可用水或雾状水扑救,或用沙土、干粉、石粉等扑救。用水扑救时尽量采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毒害品溅出;

4)在扑救火灾的同时,应围堰设堵,防止混有毒害品的消防水外泄而造成环境污染;

5)遇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漏措施。

20.带电设备、线路火灾扑救的战术要点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1)断电灭火。要尽可能在切断(局部或全部)电源后,实施灭火战斗行动,以免人员触电伤亡。

2)带电灭火。来不及断电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断电时,要在搞好绝缘防护和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实施灭火。

3)充分利用固定装置,发挥移动消防设备的作用,尽量避开触电危险区域,以快制快,迅速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4)带电灭火。水枪喷嘴与带电体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在水流能到达火点的情况下,人与带电体之间应尽量保持较大的水平距离。

5)发生电线断落时,要划出警戒区,禁止人员入内。

6)避免人体与水流接触。

7)破拆时,要防止工具与带电物体接触。

21.扑救爆炸品火灾的注意事项

1)爆炸品着火时,可用水、空气泡沫(高倍数泡沫较好)、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施救,最好的灭火剂是水;

2)不可用窒息法灭火,不可用蒸汽和酸碱泡沫灭火剂灭火,禁止用沙土覆盖,如在封闭空间着火时在大量内射水冷却同时,应注意通风;

3)要注意利用墙体、低洼处、树干等作为掩体;

4)应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防止中毒。

22.火灾扑救过程中紧急撤离的安全要求。

1)在火灾扑救中应明确紧急撤离的信号和联络方式,发现险情,应立即撤离;

2)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观察火场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撤离信号;

3)特别紧急情况下,可以放弃车辆和器材快速撤离;

4)处置危险性较大的灾害事故,必须预先确定疏散信号、传递方式、撤离的方向和路线,清除紧急撤离线路上的障碍,设置利于快速撤离的各种设施,确定防爆掩蔽体,一旦接到撤退命令,一律徒手撤离。

5)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基层大(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安全区域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23.火灾扑救过程中火场清理的安全要求。

1)清理火场时,必须克服麻痹思想,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2)必须注意观察建筑物上方建筑构件和高空坠落物;

3)检查楼梯间、走道、外墙处烧损电线的带电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4)检查煤气管道、液化气瓶的泄漏情况,防止发生爆燃伤害事故;

5)检查其他危险化学物品、设备情况,防止发生复燃、中毒、腐蚀伤害事故;

6)收整器材时,禁止从高处抛掷;

7)高温容器、罐体未充分冷却前,不得搬运、移动;

8)撤离现场时,必须清点人员和器材。

24.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现场处置时应注意的事项

1)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向安全区;

2)消除所有着火源;

3)应急人员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根据泄漏气体种类,选择合适的防护服装,如防静电服或防静电、防寒服或带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等;

4)使用防爆等级达要求的通讯工具;

5)采取关闭阀门或堵漏等措施切断气源,并用雾状水保护抢险人员;

6)用雾状水溶解、稀释泄漏的气体,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25.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现场处置时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应切断气源;

2)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3)喷水冷却容器,或尽可能将可以移动的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4)消防人员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26.易燃液体泄漏现场处置时应注意的事项

1)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2)消除所有着火源;

3)应急人员应戴全面罩防毒面具,穿防静电服;

4)使用防爆等级达到要求的通讯工具;

5)采取关闭阀门或堵漏等措施切断泄漏源;

6)如果槽车或储罐发生泄漏,可通过倒罐转移尚未泄漏的液体;

7)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泄漏物,防止流入河流、下水道、排洪沟等地方;

8)用泡沫覆盖泄漏物,减少挥发;

9)用雾状水驱散、稀释挥发的油气;

10)收容的泄漏液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11)用沙土吸收残液;

12)如果海上或水域发生溢油事故,可布放围油栏引导或遏制溢油,防止溢油扩散,使用撇油器、吸油棉或消油剂清除溢油。

27.易燃液体火灾现场处置应注意的事项

1)消防人员须穿防火防毒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在上风向灭火;

2)喷水冷却燃烧设备和邻近设备,直至灭火结束;

3)处在火场中的设备若发生异常变化或发生异常声音,须马上撤离;

4)沸溢性油品设备出现沸溢、喷油前兆时,应立即撤离;

5)可用灭火剂为泡沫、干粉和二氧化碳进行灭火。

28.处置易燃固体火灾应注意的事项

1)绝大多数易燃固体着火可用水扑救;

2)镁粉、铝粉、钛粉、锆粉等金属粉末类火灾,不可用水施救,也不可用二氧化碳等施救;

3)硫的磷化物(如五硫化二磷)遇水或潮湿空气,可分解产生易燃有毒的气体,不可用水施救;

4)易燃固体本身或燃烧产物(如赤磷、磷化钙)大都具有较大毒性,应注意防毒。

29.中毒急救要领。

1)安全进入毒物污染区

进入有毒现场救治伤员的各级人员,必须佩带必要的防护设备,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后,前去营救伤员。对于高浓度的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毒物污染区以及严重缺氧环境,必须先予通风,参加救护人员需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其他毒物也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方可入内救护。

2)迅速抢救生命

中毒者脱离染毒区后,所有中毒危重病人都应尽早实施器官支持治疗,有特效抗毒药物的中毒,医生只要明确毒物种类,接触病人后必须立即抗毒治疗,即使在现场行心肺复苏治疗的病人,也应同时实施抗毒治疗。

3)彻底清除毒物污染,防止继续吸收

脱离污染区后,立即脱除受污染的衣物(若衣物的污染面或污染物毒性较大,应用剪刀剪开衣物,避免在脱除受污染的衣物时扩大皮肤的毒物污染面。),对于皮肤、毛发甚至指甲缝中的污染物,都要注意清除。对能由皮肤吸收的毒物及化学灼伤,应在现场用大量清水或其他备用的解毒液、中和液冲洗。毒物经口侵入体内,应及时彻底洗胃或催吐,除去胃内毒物,并及时以中和药物、解毒药物减少毒物的吸收。

4)送医院治疗

经过初步急救,速送医院继续治疗。

30.中毒急救治疗的一般原则。

1)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急救治疗,应当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第一要防止声门痉挛、喉头水肿的发生,采用2%碳酸氢钠、10%异丙肾上腺素、1%麻黄素雾化吸入,呼吸困难严重者及早做气管切开。

第二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激素,并适当限制输液量。发生肺水肿则应吸氧并用抗泡沫剂10%硅酮或20%~30%乙醇于氧化湿化瓶吸入,及早用氢化可的松100200 mg10%葡萄糖100200 ml静脉滴注,以减少血管通透性。神志躁动不安,可用异丙嗪25 mg肌注。

第三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对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毒物,出现脑水肿,要限制液体输入量,降低颅压,采用20%的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 ml,静脉注射或快滴,并用三磷酸腺苷20 mg肌肉或静脉注射,谷氨酸钠等以保护脑细胞。

第四对引起血红蛋白变性的毒物,则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苯的硝基化合物应及时注射亚甲兰(美兰)或硫代硫酸钠;对氰化物迅速吸入亚硝酸异成酯,或3%亚硝酸钠10 ml注射,再注射硫代硫酸钠;对一氧化碳可用高压氧或吸氧。第五防止溶血而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如对砷化氢采取早期吸氧解毒及利尿,如尿毒症明显可腹膜透析或人工肾透析。除了这五项主要症候外,可按病因特效解毒药及一般临床对症治疗。

2)经皮肤吸收毒物,或腐蚀造成皮肤灼伤的毒物,应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若衣物的污染面或污染物毒性较大,应用剪刀剪开衣物,避免在脱除受污染的衣物时扩大皮肤的毒物污染面。),用大量清水冲洗,也可用微温水,禁用热水。冲洗时间不少于15 min,冲洗越早、越彻底越好,然后用肥皂水洗净,以中和毒物的液体湿敷。皮肤吸收中毒的过程,往往有一段时间,要注意观察清洗是否彻底。苯胺清洗不彻底,一定时间后出现发绀,即口唇和指甲明显青紫,需吸氧并注射亚甲兰(美兰)缓解复原。不能认为已经过清水冲洗便不再有中毒发生。黄磷清洗后还要在暗室内检查有无磷光。灼伤皮肤要按化学灼伤处理。

3)误服吞咽除及时反复漱口、除去口腔毒物外,应当进行以下救护。

①催吐。催吐在服毒后4h内有效,简单的办法是用手指、棉棒或金属匙柄刺激咽部舌根。空腹服毒者可先口服一大杯冷开水或豆浆后催吐。呕吐时头部低位,对昏迷、痉挛发作,吞强酸、强碱等腐蚀品以及汽油、煤油等有机溶剂时禁用或慎用。

②洗胃。洗胃是治疗常规中毒,有催吐禁忌症者慎用。用清水、生理盐水或其他能中和毒物的液体洗胃。敌百虫及强酸不要用碳酸氢钠液,内吸磷、1605不要用高锰酸钾。洗胃液每次不超过500 ml,以免把毒物冲入小肠;应反复洗。并通过鼻腔留置胃管一定时间,以便吸出由胃排泄的毒物。

③清泻。口服或由胃管送入大剂量的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等,对脂溶性毒物,忌用油类导泻剂,口服腐蚀性毒物者禁用。应用解毒、防毒及其他排毒药物。

31.抢险救援过程中安全防护的要求。

抢险救援过程中,消防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

1)在实施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群众救助等灾害事故救援时,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靴子、手套等防护装备;

2)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重危区作业人员必须着重型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消防防化服;

3)进入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内外衣、裤子、袜子和手套;

4)进入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5)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6)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防核服或者防核防化服;

7)进行水域救援时,严禁着消防防护服装,必须着救生衣或者佩戴潜水装具,并使用安全绳保护。